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二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《画风》教学设计七

《画风》教学设计七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3日  字体:

  

  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指出: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,要让学生充分地读,在读中整体感知,有所感悟,培养语感,受到情感地熏陶。昨天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《画风》一课,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:以读为主,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,让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,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,学习他们敢想敢做,相互协作的精神。

以《画风》为例:

一、质疑激趣,导入新课。

1.我先是谜语导入,师:我们一起来猜一则谜语:“云儿见它让路,小树见它招手,禾苗见它弯腰,花儿见它点头.”(板书:风)同学们听到风声是怎样的?东北风吹到脸上什么感觉?那春风又是怎样的?(课前学生已经感受过)        我们可以听到风的声音,感受到风的存在,那我们能把风画下来吗?(板书:画)

自评:首先用谜语激起学生的兴趣,再充分调动学生对风的各种感受,从感觉、听觉两方面感受风的特点。接着,又以风能画出来吗?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。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感觉基础。

2.师: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三位会画风的小朋友。请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吧!(出示姓名)同学们和他们打打招呼,做个自我介绍吧!(师示范:宋涛、赵小艺、陈丹,你们好,我叫×××,我们做个朋友吧。)师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:你好,认识你真高兴;你好,希望我们能成好朋友;你好,我喜欢和大胆发言的孩子交朋友。等等。

自评: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认识了“宋、涛、陈、丹、赵、艺”六个生字,而且又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的训练。

师:今天我们就来学习《画风》这篇课文。齐读课题,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?(简单板书问题) 生:谁画出了风? 生:他们是怎么画风的? 生:风摸不着,看不到,他们是怎么画出风来的呢? 师:同学们想怎样解决这些问题? 生:请教老师。 生:同学之间互相商量。 生:认真读书,从书上找答案。

自评:学生读书贵在有疑,有了“疑”,才会去探其究竟,才会获得新知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,鼓励学生质疑,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,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;而且提出问题后,先不忙着解决,而是继续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(学法指导化于无形中。)
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
1.师: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,用自己喜欢地方式读课文,做到读准字音。读完课文标出自然段,画出带生字的词语,读一读。

{也可省略}2.检查自学情况。(时间不够也可省略这个环节。)

自评:低年级的教学是以识字为重点的。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,围绕字的音、形、意进行巩固练习,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,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,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。初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读通课文,这是读课文的第一个层次。

三、以学定教,重视效率。

1.师:我听出来了,同学们读得真认真,把每一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,现在轻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。看看你们能解决哪些问题。

2.学生默读课文,思考问题。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,小组内讨论。

3.指名说说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。(以学定教,理解课文,品读课文。)

自评: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,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。以学定教,让他们选择自己解决的问题进行学习,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,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。改变了“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”、“学生围着老师转”,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,彻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,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。

生:我知道了是赵小艺、宋涛、陈丹画的风。

生:我知道了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了。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,旗子在空中飘着。

师可以播放飘动红旗的课件,问:赵小艺明明画的是一面红旗,可为什么说她画的是风呢?

请用“( )画了( ),因为有风在吹,所以(  )。”句式说一说。(句式练习)。

(学生自由说,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,板书、句式训练。)

自评:语文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听、说、读、写的基本功的训练。通过这一句式的训练,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,认识了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,而且很好地进行了口语表达的训练。

四:朗读感悟,深入理解。

师:这三个小朋友经过动脑思考,都能想出了自己的办法画风,你喜欢谁?说说你的理由。(让学生多说,充分的发言。赵小艺、宋涛、陈丹说喜欢他们的理由。)

生1:我喜欢赵小艺,因为聪明、爱动脑筋。第一个想出办法画风……

师:你能读读她的话吗?(生读)师:你为什么这样读?生:因为赵小艺第一个想出了办法,她很兴奋,所以我这样读。师:你还能在读读吗?(生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。)师:真棒!从你的声音里,我听出了兴奋!谁还能读?(生读)从你的声音里,我听出了肯定!谁还能读?(生读)从你的声音里我听出了自信!

评:教师评价学生往往这样:谁能读得更好?殊不知这样是在变相的批评前一位朗读的学生。教师像上面这样评价学生的朗读,让每一个孩子获得了良好的心理暗示,使学生获益匪浅。

生2:我喜欢陈丹,因为她也会画风了,她能向别人学习,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……

生3:我喜欢宋涛,因为他爱提问题,敢想。

生4:他们三个各有特点,我都喜欢,我也希望像他们那样爱问问题,爱动脑筋解决问题。

自评: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任何一种教育现象,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意图,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。”这一环节以读为主,在多样式、多次的阅读活动中,学生去体会了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,去学习他们敢做敢想,相互协作的精神,情感。态度。价值观的目标得到很好实现。(设想)

五、分角色朗读,锤炼语言

1.小组合作,练习分角色朗读2—8自然段。
2.指一组较好的在全班表演,其他同学从人物的语言、神态等方面评价,教师适机点拨。(其他小组认真听,听听 他们哪里读得好?)

指名分角色读。

自评:在分角色朗读中,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,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,课堂的气氛更活跃

六、动手实践,拓展思维

1.师:风虽然是看不到的,但这三位小朋友能积极动脑,相互协作,通过画风中不同景物的变化来表现风,你们会画风了吗?相信你们一定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画风。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,感觉到了吗?微风像我们吹来,你还可以通过什么来表现风?(注意引导感觉表现、听觉表现)

时铭远1:我要画风筝,因为有风在吹,所以风筝升上了天空。

梦  晨2:我画小草,因为有风在吹,所以小草都弯下了腰……

师:还能从别的感觉上画风吗?

赵  畅3:我画一个人被风吹得在发抖,把衣服裹得紧紧的……

2.先说说,再在你的小组内简单画下来。(一位画画儿比较好的同学动笔画,小组里其他同学帮他出点子,)请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画。(实物投影)(用句式说说自己的画。)

自评:设计这一环节,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,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意识,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,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是手脑活动的完美结合。

七、小结,拓展延伸。

只要我们积极动脑,发现事务之间的联系,相互协作,就一定可以做许多许多的事情。那风是怎么形成的呢?你们在以后的自然课中会学到,有兴趣的孩子可以下课后去查阅资料了解风的形成。

自评:语文课程应根植与现实,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,注意学科的相互交叉、渗透、整合。所以安排学生去了解风的形成,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。

六、个性作业 自主选择 

师:我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,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或者几项去完成吧!

喜爱画画的你:用你的画笔,画出不同的风。  

喜爱朗读的你: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喜爱表演的你: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。

喜爱阅读的你:找一些写风的文章,读一读。

喜爱游戏的你:做架纸飞机或风车,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。

喜爱散步的你:到操场上、放学的路上,沐浴在春风里,感受大自然的抚爱。

喜爱观察的你:观察周围的事物,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。

喜爱日记的你: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。 

自评:作业也能自主,学生觉得新鲜,乐于完成。并且作业自主,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,(体现了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育机制。)

  课后自我反思:“教学的艺术,不完全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,而也在于是否能激励、唤醒、鼓舞学生。”在课中,我注意顺着学情,因势利导,适时点拨,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,想象飞起来,语言活起来。注意以学定教,学生显现了巨大的学习潜力。本课教学我虽然重视了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与评价,但这方面平时我抓得还十分不够,虽然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,但学生的能力还要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培养。

要上好一堂课,教师必须胸怀全局,把握好教材,根据学生的特点,随机应变的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,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。

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学区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ernianji_487_18308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